【生活好實用】AI眼鏡推出即時翻譯的功能,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習語言呢?

文、ミキ老師

作家簡介
我是ミキ。曾到日本求學4年,目前是專職的日文老師。
希望向大家用有趣的方式介紹和日文相關的內容。
還請大家多多指教。
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!

2025年AI眼鏡即時翻譯的新聞與趨勢

AI時代來臨,相關產品層出不窮,其中就包含了智能眼鏡,光是在台灣可以直接買到的AI智能眼鏡就超過10款,價格從千元初到兩萬元以下不等,價格並不算昂貴,且不少AI眼鏡都陸續推出了智能翻譯的功能。根據2025年4月新聞報導指出,Meta(FB和IG的母公司)將全球開放Ray-Ban智慧眼鏡的即時翻譯功能 ,沒有網路也能使用。美國新聞平台WIRED也在2025年7月指出 AI智能眼鏡TranscribeGlass將能為對話添加字幕,更能進一步解讀對方的情緒。除了網路媒體外,電視新聞報導也層出不窮,甚至完整的說明展示的這些翻譯功能 。當然,日本各大媒體也同步著這些消息和新聞

翻譯

Photo credit:moguravr

這一切真的可能嗎?在科技發展飛速的現在,我們還需要學語言嗎?也許我們不能否定AI帶來一定程度的幫助,讓不同語言之間的溝通更加容易,但翻譯不能直接等於能夠使用該語言。親自學習語言還是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原因吧!

短時間內AI無法取代日文翻譯的原因

翻譯不準確性

雖然AI智能眼鏡的即時翻譯功能不斷進步,且頻頻登上各國新聞科技頭條版面,不過除了我們關注到的未來發展性外,目前仍有許多侷限。例如,不只是智能眼鏡,所有的工具的語音翻譯,但具有語音辨識準確性的問題,環境吵雜、收音條件,甚至是說話者的口音、語速、咬字,都會影響到翻譯的內容。這部分的缺陷,只要使用手機的語音輸入就可以看出來。

在實際生活中,假設我們處在日本的車站中,當對方快速說出「すみません、ちょっといいですか?」(不好意思,可以打擾一下嗎?),AI眼鏡可能只捕捉到「すみません(不好意思)」,甚至在吵雜的環境中幾乎無法指向性的收音,只要難以完整翻譯,就很容易誤解對方想表達的原意,是想要問路、借過,又或有其他事情。

翻譯

Photo credit:keedan

學習日語沒方法?現在報名日語會話課程,填表免費語言程度檢測,符合資格還有萬元學習補助喔!

如果你有看過一些很新穎的智能眼鏡翻譯對話影片,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即使是在咖啡廳櫃台情境模擬,通常影片背景都十分安靜,這是因為影片旨在展示AI眼鏡的翻譯功能,而非實際使用測試。且此類影片通常是簡體中文/中國慣用語搭配英文的翻譯,日文的複雜性其實是勝過於英文的,直譯很難表現出正確的內容。

YouTube有一支Shorts是這樣的,日本主持人詢問中國遊客「你覺得(陝西西安)有什麼厲害的地方?」,本意應該是正面的詢問對方認為陝西西安的優點是什麼,但在透過翻譯之後,變成了「有什麼了不起的?」,給人的感受就成了負面的意思。

另一方面來說,不論是日語、中文、英文,亦或是其他語言,都會有同字/同音不同義的單詞或片語。以日語常見的「大丈夫です(だいじょうぶです)」為例,根據不同的前後文與情況,可能表示「沒問題」、「我沒事」、「不需要」甚至是委婉拒絕。但AI眼鏡的即時翻譯功能,只能給出單詞表面意思,將這個單詞翻譯成「我沒事」或「沒問題」,可能誤解對方其實是在婉拒,造成尷尬的誤會。

此外,日語中常見的敬語、婉轉語氣和含蓄表達方式,也讓翻譯難以應對,以商店店員常用的句子「恐れ入りますが…」為例,接續的內容可能是提醒、拒絕,同時也可能是提供協助,但即時翻譯只能做出當下語言的立即翻譯,無法完整理解語境,準確傳達原意,更沒辦法表達中日文敬語中展現的禮貌程度。

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溫度

           雖然即時翻譯技術進步飛速,但在真正的人際交流中,人們追求的不只是「理解表面意思」,而是「感受到對方想傳達什麼」,即使是和親友以中文傳LINE訊息,都有可能因為文字不帶語調和感情,造成意思上的誤解,又何況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呢?

想像你在日本旅行,走進一間當地的小餐館,老闆親切的招待你說:「あたたかいお茶です。」(請喝杯熱茶。),即使AI智能眼鏡準確翻譯,但翻譯難以傳遞說話者的那份貼心的體貼與關懷。這個例子我們也能從觀賞表演中體會到,當喜愛的日本團體來台演出,在表演中唱了一段中文歌曲,是不是會讓你由衷的感動呢?透過翻譯理解對方,對比真正理解對方的語言,是很不同的。

語言本身承載著說話者的情緒、態度、文化價值,還有想靠近對方的意圖。當非母語者努力表達實,語言不只是表達自我,更是一份真誠、謙遜與努力;而當我們用對方的語言說出「ありがとう」,對方的眼神會因此亮起來,因為他們感受到我們願意主動理解、靠近與尊重他們,這是翻譯難以帶來的感動。

文法無法用AI演算法取代

           許多人以為語言學習中的「文法」是最死板無趣的,並能利用AI演算法處理,現在的翻譯工具看似已掌握文法運作的規律。但這種表面上的處理能力,仰賴的是統計學的運算,而非真正「理解」文法背後的邏輯和功能。文法不只是語句結構,同時也影響語意、語氣與人際關係間的表達。以日語為例,簡單的「行きます(去)」與「行く(去)」之間,不只是動詞變化,更牽涉到禮貌程度與人際距離。若對長輩說「行く」,即使表達的意思正確,卻會顯得失禮。

日文是相當重視禮貌的語言,需要透況當下的場合與雙方的身分,進一步決定要使用哪一種文法,這是語言學習者可以透過練習與文化理解建立起來的語感,而AI通常是根據「更常見」的句型進行轉譯,無法依據當下情境以最合適的文法表達。

在日語學習中,對文法的掌握,不只是為了造句,而是為了更清楚、準確、有層次地表達自己、理解他人,AI眼鏡的即時翻譯,能夠幫你選擇詞語、可以排列句子,卻無法為你選擇能夠傳遞你想法的語調及立場。這正是人類語言的獨特之處。

結語

雖然學習語言的過程,可能緩慢又充滿挫折,但人們往往對願意學習自己語言的非母語者有很大的包容度和善意,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都將透過AI眼鏡時,就像現代許多透過社交媒體了解朋友的近況,方便、迅速,但彼此之間的連結卻越來越薄弱。語言的魅力,在於它是一座溝通的橋樑,但不僅是用在傳遞資訊,更是為了建立理解、信任與情感。先前也有專家比對過,AI智能翻譯和真人翻譯相比仍有一些缺點

翻譯

Photo credit:keedan

近期也有多項報導 指出,依賴AI(不限於即時翻譯),已造成許多使用者的邏輯與表達能力下降,在其他方面來說 ,情感上也可能對AI造成太多的依賴,而喪失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本能力。AI智能眼鏡的即時翻譯功能的適當使用,能夠幫助人們理解高於自己語言程度一些的文字,但過度依賴一項工具,往往會造成自身能力的退步,並有許多面向的隱形風險。當兩位求職者競爭同一個日商職位時,那位仰賴 AI 智能眼鏡才能與人溝通的人,終究難以勝過真正能自如使用日語、理解文化脈絡並展現語言溫度的人。語言不只是技能,同時也是人與連結世界的方式。

想考日語檢定嗎?推薦JLPT日本語能力試驗,還有更多的檢定課程選擇盡在聯成外語!